编者按:用典型引路,与榜样同行。为深入推进作风革命、效能革命,讲好玉师育人故事,汇聚向上的力量,助力2022届毕业生就业,新闻中心充分发挥大学生记者团作用,以学生记者独特的视角,深入报道各学院在升学、就业等方面表现突出的2022届优秀毕业生。本期,让我们跟随学生记者董月婷、左晓慧同学一起走进玉溪师范学院2022届优秀毕业生——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杨舒喻。
杨舒喻,女,汉族,中共党员,云南玉溪人,毕业于玉溪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。曾任院团委学生会团委副书记,曾获评“玉溪市优秀共青团员”,玉溪师范学院2022届“优秀毕业生”、玉溪师范学院“最美师范生”,马克思主义学院“优秀实习生”“优秀学生干部”。
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: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,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,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。”作为师范专业毕业生,如何成为一名好教师一直是杨舒喻同学思考的问题。“想成为一名好教师,扎实的专业基础必不可少!”采访中,杨舒喻告诉学生记者。“应如何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?”面对学生记者的提问,杨舒喻同学分享了自己实习的经验。她认为,年轻教师应多钻研教材,多向前辈们讨教,在教学中不断尝试、大胆创新,努力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转化为容易接受,通俗易懂的语言,让课堂氛围更生动活跃。“将理论知识融入具体实践非常重要,但这并不能否认理论知识的重要性,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先导,而扎实深入的知识储备是取得学生信赖的第一步”,杨舒喻表示。
热爱抵岁月漫长,温柔挡艰难时光。“感觉大学四年还是很充实的”,谈到课外活动,杨舒喻同学说。在玉溪师范学院学习期间,她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,不断丰富业余生活,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。作为学生干部,她充分发扬玉溪师范学院“至真至善 致美致用”的校训精神,在校园疫情防控、文明校园创建、反诈宣传、爱国卫生等活动中主动服务师生。她坦言,团委学生会的工作虽然繁多,但每一次工作都是一种历练。热爱可抵漫长岁月,热爱可平山海跌宕。“很多工作,只要我们保持热爱并花时间对待,总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”“在团学的两年里,我做了很多现在看来非常细微的小事,但正是一件件的小事,磨炼了我的意志,给了我不断向前的信心和动力。”杨舒喻说。作为即将步入职场的新兵,谈及如何做好本职工作,杨舒喻表示:“身为新时代青年,踏入职场后,要依然保持学习的劲儿,向书本学、向实践学、学理论、学知识、学方法、学技能。”“通过不断学习,学会在为人处世中懂高低、知深浅、识进退、明轻重,努力做一个对工作对事业心存敬畏的新时代青年。”
剪不断的同窗雨,抹不掉的玉师情。时光匆匆,毕业在即。回望过往,她感慨良久;立足当下,她坦荡自然;展望未来,她若有所思。提及毕业最想说的话,她不假思索的告诉我们:“当然是感谢了,要感谢一路走来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个人。”大学才四年,疫情占两年。临别之际,回望过往,一片冰心,万般柔情。剪不断的同窗雨,抹不掉的校园情。“大学四年所获得些许成绩,离不开身边许许多多优秀的人,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”“一路走来,老师的谆谆教诲,家人的呵护支持,同学们的关心帮助,都让人过目不忘、刻骨铭心。”她说:“平生感知己,方寸岂悠悠。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难能可贵的,非常感谢陪伴走过大学四年的朋友,在学习上和生活中都热情给予了自己帮助与支持。”她希望我们都能遇到知己,去发现对方所发的光和热。
星光不负赶路人,时光不负有心人。“也许迷途的惆怅会扯碎我的脚步,可我相信未来会给我一双梦想的翅膀,虽然失败的苦痛已让我遍体鳞伤,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......”不知不觉间,采访已过了一个多小时,下课铃声响了,校园的广播里传来了熟悉的音乐,像是在祝福毕业生,向着光明,勇往直前。常仰望星空的人,总免不了会偶尔失神,而青年的眼睛,总是澄澈清亮,装满星辰大海。采访的尾声,杨舒喻同学也为学弟学妹送上了寄语。她说:“愿学弟学妹们,学会自我反思,学会自我归零,多一份执念,少一些抱怨,多一点坚持不懈,少一点自由散漫,永远不要丢掉最初的勇气,时刻保持良好的状态不放松。”
记者手记: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;不积小流,无以成江海。大学四年的时光漫长而短暂,我们都应当好好把握每一次机会,去追梦、去锻炼,去成长。祝福学长学姐,青春无悔,前程似锦,锦上添花!漫漫人生旅途,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,都要不急不躁,不慌不忙,不卑不亢,不屈不饶。
(文/学生记者 董月婷 左晓慧 图/指导教师 董正福)